鍍鋅方管的每米重量可通過理論公式計算,或直接參考標準規格表。其重量主要取決于邊長、壁厚以及鍍鋅層增重(通常按黑管重量的3%-5%估算)。以下是詳細計算方法與常見規格參考:
一、理論計算公式
鍍鋅方管的重量計算需分兩步:
計算黑管(未鍍鋅)重量
估算鍍鋅層增重(通常按黑管重量的3%-5%添加)
1. 黑管重量計算公式
每米重量(kg/m)=0.00785×邊長(mm)×4×壁厚(mm)?空心部分修正
簡化公式(適用于方管):
每米重量=0.00785×邊長×4×壁厚×(1?
外框面積
空心面積
)
但更常用的近似公式為:
每米重量(kg/m)=0.00785×邊長(mm)×壁厚(mm)×4
示例:
200×200×8mm方管:
0.00785×200×8×4=50.24kg/m
(實際需扣除空心部分,但誤差較小,工程中常用此簡化公式)
2. 鍍鋅層增重估算
熱鍍鋅層厚度通常為65-85μm,按鋅密度(7.14g/cm3)計算,每平方米鋅層重量約0.46-0.61kg。
但實際工程中,鍍鋅方管重量通常按黑管重量的3%-5%增加估算:
鍍鋅方管重量=黑管重量×(1+3%~5%)
示例:
黑管重量為50kg/m,鍍鋅后重量約為:
50×1.03=51.5kg/m至50×1.05=52.5kg/m
二、常見規格重量表(黑管+鍍鋅增重)
以下為部分標準規格的鍍鋅方管每米重量(已包含3%-5%鍍鋅增重):
邊長(mm) | 壁厚(mm) | 黑管重量(kg/m) | 鍍鋅后重量(kg/m) | 適用場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50×50 | 3 | 4.48 | 4.61 - 4.70 | 輕型框架、裝飾結構 |
80×80 | 4 | 9.46 | 9.74 - 9.93 | 室內設備支架、圍欄 |
100×100 | 5 | 14.80 | 15.24 - 15.54 | 戶外廣告牌、小型鋼結構 |
150×150 | 6 | 26.70 | 27.50 - 28.04 | 廠房立柱、橋梁輔助結構 |
200×200 | 8 | 48.50 | 49.96 - 50.93 | 大型機械底座、港口設施 |
250×250 | 10 | 75.40 | 77.66 - 79.17 | 核電站安全殼、超高層建筑 |
300×300 | 12 | 111.00 | 114.33 - 116.55 | 風電塔筒、大型體育場館 |
400×400 | 16 | 244.00 | 251.32 - 256.20 | 跨海大橋主梁、重型機械 |
三、計算方法(推薦)
若需更高精度,可按以下步驟計算:
計算黑管截面積:
A=邊長×4×壁厚?(邊長?2×壁厚)2(或直接使用公式:A=4×壁厚×(邊長?壁厚))
計算黑管體積:
V=A×1m=A×1000cm3計算黑管重量:
W黑管=V×7.85g/cm3=A×7.85kg/m計算鍍鋅層重量:
假設鍍鋅層厚度為70μm,則每平方米鋅層重量為:
70×10?4cm×7.14g/cm3×10000cm2/m2=0.50kg/m2方管表面積(每米):
S=4×邊長×1m=4×邊長cm×100cm/m(需轉換為平方米:$ S = 4 \times \text{邊長} \times 0.01 \, \text{m} $)
鍍鋅層總重量:
W鍍鋅=S×0.50kg/m2(實際工程中簡化為黑管重量的3%-5%)
5. 總重量:
W總=W黑管+W鍍鋅四、注意事項
規格差異:不同廠家生產的方管可能存在壁厚偏差(如標稱8mm,實際7.8mm),需以實測數據為準。
鍍鋅工藝:熱鍍鋅與冷鍍鋅重量差異顯著,熱鍍鋅層更厚,重量增加更多。
標準依據:參考GB/T 6728-2017(結構用冷彎空心型鋼)和GB/T 13912-2020(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)。
總結:鍍鋅方管每米重量可通過簡化公式快速估算,或通過計算獲得更高精度。工程中通常采用黑管重量乘以1.03-1.05的系數來簡化計算,滿足大多數設計需求。
上一篇:鍍鋅無縫鋼管批發價 | 下一篇:鍍鋅方管承重驗算 |